7月22—24日,由重庆作家张兵、李元胜、唐力、李燕燕、强雯、宋尾,四川作家刘裕国、欧阳明、凸凹、张生全、邹安音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共建无废城市”川渝作家环保行创作采风团顶着烈日携手走进重庆永川区、北碚区、渝中区进行现场采访,收集创作素材,了解重庆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及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环保干部、职工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澳网(中国)官方网站、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重庆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重庆文学院、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四川省小小说学会承办。
22日上午,作家们来到永川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场,了解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转变为清洁电力资源的过程;走进永川规划展览馆,了解城市变迁,品鉴延续亿万年的城市文脉;通过现场了解兴龙湖生态治理情况,作家们深刻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部门为实现“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的总体目标而不断努力的过程。
据了解,修复前,兴龙湖水体浑浊,蚊蝇肆虐。该区对兴龙湖湖区及上游河道开展了系统的水生态治理后,打通了湖内生态系统食物链,并建立起后续生态平衡维护保养体系。如今,一个有颜值、有生态、有内涵的兴龙湖呈现在市民面前。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放眼望去,尽是“蓝天碧水、葱茏绿树”的美丽景观。
下午,作家们奔赴北碚区废弃农膜贮运中心,了解农膜回收网点在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深化无废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回收点灵活创新服务、保障废弃农膜及时回收,积极改变居民环保意识赞叹不已。
23日,作家们走进缙云山黛湖,查看黛湖生态文明实践“足迹”,详细询问了黛湖库型修复、湿地治理、水生植物及乔木栽植、滨水栈道及人行步道建设等情况。作家们了解到,黛湖生态曾遭到破坏,成了一潭臭水。经过修复治理,恢复了往日一步一景、一草一木的湖光水色,现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为了深入了解生态环境治理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采风团还深入澄江镇北泉村安置房,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情况。
参观结束后,采风团还前往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开展了座谈交流,对北碚在建设“无废城市”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详细了解和沟通,并就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学创作的方向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24日,采风团又赶赴重庆市黄沙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详细询问了渝中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无废细胞建设等情况,并通过互动性、体验性的游戏和参观,了解到绿色生活、环保出行等无废理念。
随后,采风团又深入渝中区石灰市参访无废菜市场建设情况。在亲眼目睹一大箱蔬菜垃圾被倒进银白色的机器,经过处理后变成了一袋袋绿色的肥料后,大家对石灰市菜市场解决了 “脏、乱、差”、果蔬垃圾收运困难、臭气扰民等突出环境问题,创新开展石灰市菜市场“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就地处理菜市场产生的垃圾,并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应多赢,且成功创建全市首个“无废菜市场”连声赞叹道,“这个办法好,真是太先进了!”
采风团在重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深入采访,对重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无废城市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印象非常深刻,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许。据介绍,此次“川渝作家环保行”采风活动于7月19日开幕,作家们在四川泸州合江、泸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访后,又马不停蹄来到重庆采风,整个活动共历时6天。
采风结束后,对于生态文学书写的指向和意义,以及在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圈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四川与重庆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文学发展怎样融合?有怎样的前景展望等问题,作家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副院长张兵(笔名小桥老树)认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动者。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川渝作家环保行”采风活动,就是要通过作家的观察、记录、思考,书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澳网(中国)官方网站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让巴蜀大地更加美丽。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奖获得者李元胜直言,我们的生态文学已经滞后于这些年整个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方面的进展。我们和自然正在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既包括了城市与自然如何共存,也包括了在更广阔的场景中人和自然如何共存。所以,生态文学不同于别的行业文学,它有责任呈现文明发展到这一新阶段的面貌和细节,时代有了一个新的侧面,它有责任及时进行充分的阐述和表现,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史诗性的变革。
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唐力认为,生态文学注重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现人与生态的和谐相处。中国传统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注重生态,既是传统的一种承继,又是现代的一种开创。天空,水,空气,植物等构成了一个生态圈,这个生态圈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需要我们去呵护,去保护,去建设。这就是我们这次川渝环保行的意义。
重庆市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李燕燕表示,生态文学之于作家的意义,在于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为具体的故事场景和细节,让澳网(中国)官方网站的人从作品中了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的密切联系和循环往复。
《红岩》杂志社编辑强雯谈到,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与自然一直在追求和谐。但现代化城镇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川渝作家环保行采风活动从文学的角度对环境、自然、城市做一个梳理、整理。作家到环保部门采访,是为环保部门与大众搭建了一个桥梁,作家了解其中的重要环节,关注环境,用文学的手段让大众与环保有一个更加自然,更加亲切,更加督促化的渠道,所以这个活动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及时,非常有力量。
诗人、小说家宋尾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确实还有一块很大的空白,可能在报告文学中相对关注多一些。有时候我们过于习惯了好的空气,好的自然环境,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实则,如果不是亲身体验走访,我也很难了解到我们享受的环境背后,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牺牲。
四川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刘裕国表示,一路走来,一路感动。当我们抬头望望一碧如洗的天空,看看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的产业园,吸吮清纯的空气,脑海里总会浮现亲眼见证的生态环境建设者和守护者们忙碌而忘我的身影。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为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而负重前行。他们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和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党的十八以来我国所进行的青山绿水保卫战,是一场伟大的战役,它和脱贫攻坚一样,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愿这次的作品,成为这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生动读本。
四川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章夫认为,随着人们对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文学的书写显得更加重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生发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就需要作家去发现去挖掘去文学性地表达。此次采风被命名为“双城绿动”,很有深意。连续几天的采风,信息量很大,感触颇深,希望能抒写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字来,也希望以此为起点,今后有澳网(中国)官方网站的机会参与类似的有益的活动。
四川省小小说学会会长欧阳明直言,川渝两地,同处长江上游,肩负着同样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责任。同样的目标,就应该协调一致,同规划,同标准,同措施,同行动,以实现长江上游保护和生态效益提升效率的最大化。在生态文学创作融合方面,要加强作家,作协间的交流,有意识引导作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巴山蜀水,多出有川渝特色的生态文学作品,用文学讴歌环境卫士,为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助力。
成都市作协副主席凸凹表示,搞好环保建设和保护生态,离不开高科技的加持与赋能,而作家的介入,可将生态领域的现状,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艺术化的思考,更广泛地为市民所知晓,从当下和未来的视域,警示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对地球都非常有重要性。
眉山市作协副主席张生全认为,当下生态文学的写作重心,与传统的生态文学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澳网(中国)官方网站的还是要表现人对大自然的保护,通过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及环境的共生共荣。在他看来,我国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越来越重要,因而,呼唤反应这一主题的重要文学作品的出现,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可以说,生态文学会成为今后文学表达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前途是十分宽广的。
四川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委员邹安音直言,成渝一家亲!参加此次成渝两地环保行采风活动,巴山蜀水,一衣带水。一路走来,青山满目,清水长流,湿地花红柳绿,感慨颇深。自然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两者相融共生,才是幸福生活的真谛。作家首先敬畏自然,书写自然,唤醒澳网(中国)官方网站人心中美好的爱恋,也是一次快乐的书写和行走!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